郭喜林:聊城大學國際青年博士論壇意義非凡

王昭風(聊城大學校長)
作者:郭喜林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4月12日,以“才聚水城,智匯聊大,共創未來”為主題的聊城大學2023年國際青年博士論壇舉行。本次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吸引海內外100余名高層次人才和優秀博士參與,旨在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博士搭建合作交流和展示平臺,加深對聊大的了解,吸引優秀人才加盟聊大,共同促進未來發展。(齊魯網2023年4月13日)
面對國際人才競爭激烈的嚴峻形勢,聊城大學站在新時代發展的制高點審時度勢,為打造高精尖人才隊伍筑巢引鳳,舉辦了聊城大學2023年國際青年博士論壇。舉辦這樣高水平的論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作為并不知名的地方大學舉辦如此高水準的學術論壇,是因為聊城大學不僅有著文化自信的底氣,而且勇于攀登教書育人的世界高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并不是國內某些知名院校的專利,每一所高等院校都有平等競爭的權利與機會。只有腳踏實地,敢想敢干,才能讓世界刮目相看。
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持續推出更多更好更實的“人才政策包”,這是聊城市站在人才資源新高地做出的正確選擇與科學決策。經濟全球化,將會把人才競爭推向一個又一個新的高潮;經濟全球化,將會把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引向新的更高境界。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制約全球經濟發展,世界各國迫切需要經濟加速復蘇步伐的關鍵時刻,聊城大學把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新的奮斗目標,并制定出新的戰略舉措,必將為聊城市的高質量發展發揮巨大作用。
聊城大學2023年國際青年博士論壇的成功舉辦,充分說明聊城大學擁有文化自信、教育自信和高素質人才培養自信的巨大潛力;聊城大學2023年國際青年博士論壇的成功舉辦,充分說明聊城大學擁有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并贏得了世界各國的認可。這對于提升聊城大學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是極為有利的;這對于提升聊城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新的里程碑意義,聊城的經濟建設需要盡快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只有把外向型經濟做大做強,才能讓各行各業的實體經濟加快實現轉型升級,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與激烈競爭。
要把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變成現實,聊城大學就要有魚和熊掌兼得的勇氣與智慧,并把研究生教育當成頭等大事。而且,對于高素質人才的教育培養,必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靈活多樣策略;而且,要把建設國內一流和世界一流大學作為奮斗目標。只有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度,才能正確選擇出聊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制高點,并在與時俱進中獲得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經得起嚴峻考驗。
創新高質量發展,永無止境,必須搶抓機遇;創新高質量發展,是凝心聚力的永恒主題,不能時緊時松;創新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愛黨愛國教育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融為一體;創新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經濟全球化和構建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結合起來。只有讓高素質人才具有國際競爭優勢,才能讓聊城市留得住高素質人才;只有讓聊城市把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競爭優勢,才能把聊城大學辦成黨和人民滿意的大學。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葉金福:老年代步車“禁行”是一種必要保護
郭喜林:東土河村的過去與現在
王鳴鏑:“巡考大軍”上演怎樣的“體制誘惑”
售賣“三無”農藥判賠48萬元具有警示意義
周志宏:外賣商家設起送價是一種違法行為
童其君:年輕人生不生小孩無關對錯,關經濟條
游德福:用制度保障失能老人“老有所護”
李丁喬:省委書記“四不兩直”調研開了好頭
緬懷英烈:將他們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歷史豐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