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兒童餐不適合兒童吃”不是小問題
作者:周志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在外面玩,一到飯點兒就發愁。”田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自己平時也比較注重飲食搭配,即使在外就餐,也希望盡量有口味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但實際看,滿意的兒童餐真是鳳毛麟角”。 田女士細數自己踩過的“雷”:“小豬包,兒童餐里經常有,可有的餡兒真是太甜了;我們之前在別的餐廳還點過兒童餐里的面條,肉醬顏色特別重,一看就沒少放醬油;薯餅、薯條,全是油炸食品,不太健康……”(北京晚報4月17日)
許多家長吐槽,現在,帶小寶寶外出在外吃頓可口的嬰兒飯并不容易。商場里提供兒童餐的餐廳偏少不說,很多所謂的兒童餐其實只是單價較低的成人菜品的小份版,并不適合低齡寶寶。
在位于太陽宮的凱德MALL,記者走訪了20家非快餐類餐廳,發現只有8家有搭配好的兒童餐;有幾家自助餐餐廳雖然針對兒童推出了優惠政策,但店內并沒有為低齡寶寶“定制”的菜品;在另外一家人氣很旺的合生匯商場,記者走訪了17家餐廳,其中有10家提供兒童餐。
商場里一家餐廳的工作人員坦言,由于店內的菜品口味較重,不適合孩子吃,因此,餐廳推出了口味相對清淡的單人兒童套餐。而且,有這樣做法的餐廳并不多。
走訪發現,雖然有些餐廳提供兒童餐,但品質參差不齊。不少兒童餐都只是“小份成人菜”,缺乏加強兒童營養的菜品設計。即便是兒童餐種類較為豐富的一家餐廳,對菜品頗有微詞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咸。大人吃都覺得咸,小寶寶怎么吃啊。事實上,調味重是不少兒童餐的通病。有消費者在一家西餐廳給孩子點了一份兒童牛排餐,結果是“牛排咸、老,孩子一口沒吃”?!≈T多事實已然表明,多數餐廳心思不在兒童餐上,更別談在兒童餐上“下功夫”了。
一家兒童餐廳的負責人表示,兒童餐看起來不難,但對餐廳而言,要占用比較多的精力。做兒童餐,尤其是針對低齡寶寶的兒童餐,首先要在家長要求和兒童口味之間取得平衡,這就對菜品設計提出的比較高的要求。調味料有限制,烹飪方式要簡單,廚師做成人菜品時的技能基本用不上,需要專門去研究,而不只是簡單地在菜單上增加一項兒童餐。關鍵還在于,由于兒童餐普遍價格較低,對餐廳而言很難在這一項上盈利,投入產出比不高。“有的家長會覺得,餐廳給我煮個粥、燙個青菜、蒸個蛋羹就好了,但怎么定價是個難題。低了不值當,高了家長又會抱怨,很容易費力不討好。”
也有餐飲從業者表示,兒童餐要求食材健康、品類豐富,小小一份套餐要包含主食、肉、蔬菜和水果。做法雖然簡單,但食材損耗率相對較高。而且,兒童餐對于餐飲企業的產品研發和供應鏈要求更高,相應的經營成本也更高。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目前兒童餐的制作尚無統一的標準可循,關于兒童餐的安全及營養問題也鮮有研究?!吨袊用裆攀持改稀穼Σ煌挲g各類食物的每日推薦攝入量都有規定,其中也對兒童給出了飲食指導,但并非強制標準,很難被嚴格執行。
有食品產業分析師認為,因為孩子的錢最好賺,許多餐飲店打著“兒童餐”的招牌,實際上只是把孩子作為增加利潤的工具。消費端有個性化的剛需,但是,產業端只能在初級層面做到為兒童定制,對于更深層的要求,從食材到營養搭配可能都不達標。有鑒于此,家長們應當對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所需的膳食營養了解更多,外出就餐時,各類食材的搭配和烹調方式還需要家長為孩子把關,不能被餐飲店“兒童餐”的標簽所蒙蔽。
“兒童餐不適合兒童吃”不是小問題,而是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社會穩定、關系到兒童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的大問題。要盡快地、卓有成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相應機構抓緊制定專門針對餐飲企業的兒童餐標準;需要餐飲企業把兒童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嚴格按照標準制作兒童餐。從飲食結構、營養搭配、食品制作等多個環節,體現兒童特點、契合兒童需求,讓“兒童餐”名副其實適合兒童,讓兒童愛上兒童餐、喜歡吃兒童餐;需要有關職能部門強化監管、規范兒童餐市場,嚴格把好兒童餐的質量關、營養關,發現問題,及時依法依規處理并力促整改,確保兒童餐市場健康發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整容不惜花上百萬元的“書記”,“被判”一點
周志宏:“兒童餐不適合兒童吃”不是小問題
游德福:讓“勤廉窗口”架起為民服務“連心橋
丁家發:“底樓起訴加裝電梯敗訴”具有示范意
市委書記路邊接訪,服務百姓何處都是大舞臺
童其君:給雜技演員拴安全繩架設安全網吧
別讓“關注公眾號才能開發票”平添消費者煩惱
學生成績不好集體受體罰,暴力之下豈能出成績
王鳴鏑:20元一瓶,飲酒被處分再緊作風之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