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4qsqs"><noscript id="4qsqs"></noscript></bdo> <td id="4qsqs"></td>
    <bdo id="4qsqs"><center id="4qsqs"></center></bdo> <xmp id="4qsqs"><noscript id="4qsqs"></noscript>
  • <bdo id="4qsqs"><center id="4qsqs"></center></bdo>
  • ?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列表

    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開展紀實

    2020-12-21 10:22:45 www.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表了看法
    [導讀]  龍場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始終把易地搬遷群眾就近就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根據搬遷群眾較多的實際情況,將聯絡站建在安置區,代表們積極靠前,主動服務搬遷群眾,實現了新市民思想...

      作者: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人大代表聯絡站

      突出一條主線抓新市民就業 緊盯兩項措施確保三個目標

      記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開展紀實

      龍場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始終把易地搬遷群眾就近就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根據搬遷群眾較多的實際情況,將聯絡站建在安置區,代表們積極靠前,主動服務搬遷群眾,實現了新市民思想觀念、就業方式和行為的轉變,在新市民就業等工作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推動搬遷后半篇文章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一、突出一條主線 --新市民就業。聯絡站以易地扶貧搬遷“后續五個體系”建設為抓手,圍繞“十三五”期間龍場搬遷1794戶8083人,小屯鎮跨區域搬遷到龍場488戶2178人的就業創業問題,實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這一主線,狠抓新市民就業。為此,全鎮人大代表積極行動,主動靠前、率先示范,帶動轄區內貧困戶就業創業促增收,龍場鎮新市民勞動力4250個,除備考、哺乳期、帶小孩的人員外,已經實現就業4025人。

      二、緊盯兩項措施---實現人崗精準對接。我鎮的三大園區(工業園區、農業園區、新興產業園區)和扶貧車間可以提供就業崗位約5000余個,如何實現人崗精準對接,我們采取了兩項措施。一項措施是讓一個代表聯系一個園區,精準統計園區務工崗位。梁文峰代表負責聯系工業園區。梁文峰代表是龍場鎮上水橋村黨支部書記,工業園區坐落在上水橋村。為抓好搬遷群眾的就業工作,梁文峰代表走遍了園區14家企業的每個車間和崗位,精準統計務工需求,園區規模以上企業有5家,務工需求在1500人左右。余明遠代表負責聯系農業園區。余明遠代表是對門山村黨支部書記,對門山村是貞豐縣對門山壩區的核心區,壩區目前有茶葉3500余畝、蔬菜1500余畝,每年務工需求在10000個工左右,余明遠代表根據采茶和蔬菜種植實際,每個環節需要什么樣的工人會定做出精準統計。李朝江代表負責聯系新興產業園區。新興產業園是龍場鎮的朝陽產業,未來將是龍場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和帶動點。李朝江代表是上水橋村委會主任,新興產業園離上水橋村活動室不到500米,這里入住了建凱新能源光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貴州德豐絲綢科技有限公司、貴州朗屹服飾有限公司、貴州安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統計崗位需求在1300人以上。趙福柏代表負責聯系安置點扶貧車間;安置點現有新市民文創園、傘廠、制衣廠、皮帶廠等扶貧車間,趙福柏代表走遍了每個車間、每個崗位,了解務工需求和數量,崗位需求在2000人左右。

      第二項措施是兩個人大代表精準統計安置點勞動力并抓好培訓,和園區代表無縫對接。王傳陽代表負責統計寬舍安置點勞動力并抓實培訓,據統計,寬舍安置點現有勞動力1100余個,在人大代表們的精準對接下,到工業園區務工人員有60余人、到扶貧車間務工人員有80余人、到新興產業務工人員有20余人,在農業園區務工的人員達200人次。黃明安代表負精準統計心安處安置點并抓實培訓,據統計,心安處安置點現有勞動力2900余個,在代表們精準對接下,在工業園區務工人員有70余人、在扶貧車間務工人員有120余人、在新興產業園務工人員有30余人,在農業園區務工人員達300余人次。二個安置點共培訓新市民勞動力200多人次,不僅實現了勞動能力有效提升,更實現了人崗精準對接。

      三、實現三個目標。一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目標。通個兩項措施,實現了精準的人崗對接。2019年以來,代表們為園區和扶貧車間輸送的新市民勞動力達1000余人次,實現務工收入5000余萬元,順利實現了1876戶8059人的脫貧和鞏固目標。二是實現搬遷群眾真搬實住的目標。群眾們搬到寬舍和心安處后,在代表們的推薦和安排下,實現了穩定的就業,收入持續增加,安置區的教育、醫療、公共服務樣樣齊全,搬遷群眾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標。三是現了社會目標。三大園區和扶貧車間崗位的持續增加和代表們的持續努力,吸引外出青年返鄉就業創業,轉變了搬遷群眾長期以來向往外出務工就業工資高、效益好、工種多的思想,實現創業不出村、打工不出門、微企助脫貧,從根本上解決安置點“三留守”等社會問題,減少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為地方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

    更多

    熱門關鍵詞:貴州 代表 張希偉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