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名家專欄 > 游德福 > 列表

游德福:莫小視文化體力

2024-02-29 10:56:48 www.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然,“文化體力”被“手機生活”基本榨干,只能刷機看娛樂垃圾,或拾人牙慧地泛覽別人片斷式的人生“感悟”、碎片化地解讀“經典”等,已成為網絡時代“低頭族”生活中的普遍現象...

  作者:游德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最近,“文化體力”這個詞火了。“文化體力”指的是每個人用在閱讀書籍、進修、看電影等文化休閑活動上的精力和體力。“文化體力”是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等能力的根本保證。

  經研究表明,人一生的文化體力發(fā)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學生時代,學生們在學習之余,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讀書、參觀博物館,或去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第二階段是工作時代,職場人用在文化活動上的精力和體力大不如前。第三階段是退休后,退休后的人有了更多的時間休閑,盡管精力和體力不如年輕時,但使用在文化活動上的精力和體力大大增加。

  然,“文化體力”被“手機生活”基本榨干,只能刷機看娛樂垃圾,或拾人牙慧地泛覽別人片斷式的人生“感悟”、碎片化地解讀“經典”等,已成為網絡時代“低頭族”生活中的普遍現象。

  近期很多年輕人在網絡聲稱,自己在業(yè)余時間“文化體力”不支,只能進行一些操作簡單、入門門檻低的娛樂活動來放松自己的身心,如打游戲、刷短視頻等,引發(fā)熱議。其實也是啊,工作一天后,人們剩下的力氣只能刷短視頻、看碎片化信息,文化體力正在成為上班族的奢侈品。

  文化體力反映了我們當下年輕人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在碎片化的時間里,不斷的消耗自己,這種放松并不能帶來快樂,反而更空虛,更焦慮。要從改變這種狀態(tài),讓休息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充電和賦能。

  記得小時候閱讀《水滸傳》這樣的大部頭,基本都是懷著對書中事件進展與人物命運充滿興趣和熱望,由此很專心專意的一閱到底。用這樣的態(tài)度來進行文化生活,對有效恢復“文化體力”大有裨益:集中精力完整地閱讀一本書,完整地欣賞一首樂曲、一件藝術品,完整地專注一個問題等。然后完整地去進行分析、理解與體悟,進而啟發(fā)心智,為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能力賦能。

  有人堅持每天寫流水賬來保持表達能力,也有人在每天早上提前一個小時醒來,完成當日文化養(yǎng)分的攝取。用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汲取文化的養(yǎng)分,能夠滋養(yǎng)心靈、以更清新的視角看待外界的紛擾。這便是文化體力充沛的表現。

  當然,“文化體力”的恢復是靠自律來實現的。要付諸行動,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手機生活”,徹底改變“機不離手”的習慣,多安排完整性的諸如閱讀、習字、練琴、寫作、思考等文化生活。

  有位詩人說過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一個民族的教養(yǎng)是文化,一個人的文化是教養(yǎng)。”文化與教養(yǎng),在本質上是同一屬性,是人的文化人格形成的母體,這與學歷似乎沒有太多的關系,卻與文化體力形成關聯。

  莫小視文化體力,就好。

更多

熱門關鍵詞:文化 游德福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