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從干部和群眾產生的距離感說起
作者:郭喜林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眾所周知,踐行群眾路線是每個黨政領導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但是,我們在各種媒體上看到的情況卻不如人意。
因此,我今天早上在媒體上閱讀過一篇評論文章之后寫下了發自肺腑的留言。大意是,干部走基層,前呼后擁已經成了習慣,西裝革履讓基層群眾難以接近。
于是,我在微信群里說,今天的文章點評有點麻辣味,不能光說好聽的。沒想到,竟然引起了網友的共鳴。
我認為,領導干部走基層。前呼后擁太普遍了,西裝革履讓百姓不舒服。下基層是了解真情,不是去給百姓當教師爺,不能本末倒置。下基層是了解真情,不是去給百姓當教師爺,不能本末倒置。群眾才是領導干部最好的老師。眼下,有不少干部把群眾當成傻子了。所以,百姓不愿講真話,知道領導不愿聽。
于是網友說,距離感有了,真相就遠了。于是網友說,有些干部就是太把自己當干部了?;杌枞?,飄飄然,自我感覺太好,不認得自己是誰了。有的人一旦撈了個芝麻官,便擺譜,玩權術,眼睛向上,離群眾越來越遠。
現在有的領導干部下基層,不僅有記者隨行,而且有隨身秘書用手機和數碼相機拍攝領導到基層調研的擺拍照片,讓人覺得有圖有真相。他們以為,百姓不懂得什么叫擺拍,什么叫真正的基層調研。所以,某些領導干部在走基層的過程中把擺拍當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好像沒有擺拍照片,就不叫下基層。只有擺拍多一些,才是走基層、踐行群眾路線的證據。
記得,我父親生前曾經多次和我說,下鄉是要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不是去做樣子的。只有放下官架子,只有和群眾在一起勞動,群眾才能毫無顧慮地說出真心話,才敢把存在的問題如實說清楚;只有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才知道應當如何為群眾排憂解難,才能受到群眾擁護;只有讓老百姓滿意,才能證明下鄉是有收獲的;只有經常和基層群眾在一起,干部才能少犯和不犯錯誤,各項工作才不會脫離群眾。怕群眾批評,那就不是合格的黨員和領導干部,那就不是群眾需要的干部。
現在有些干部下鄉,不是司機開車,就是自駕車,來去自由,根本不愿意在鄉下過夜,怕蚊蟲叮咬,怕晚上洗不上熱水澡,怕身上有汗腥味。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凡是能干出群眾滿意政績來的干部,都是能放下官架子的干部,都是能和群眾打成一片的干部,都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干部,都是能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爭當人民孺子牛的公仆,這些干部是把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成了一面鏡子,并時刻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
焦裕祿同志之所以是領導干部的榜樣,是因為他沒有個人私利,心里只有百姓;河南林州市的人造天河——紅旗渠之所以能修成,是因為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同志身正不怕影子斜,而且帶頭在修渠一線的工地上和百姓啃窩窩頭,沒有搞任何特殊化。原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帶領大家植樹造林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他卻愿意把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所以,楊善洲能成為2011年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獲獎者。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楊善洲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追鄙咀鳛樵馗刹?,他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西藏人民,所以他能成為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時代先鋒和領導干部的楷模。
如果現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能以他們為榜樣,下鄉考察能輕車簡從,不搞前呼后擁,那就不會干不好本職工作,那就不會脫離群眾,那就不會任由他人為自己擺拍,踐行群眾路線就不怕群眾批評,而且會歡迎群眾批評工作中存在的缺點錯誤。
人們常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關鍵在于為官者如何做人做事,關鍵在于為官者是不是在真心誠意為人民服務,關鍵在于為官者能不能擺正心態,放下官架子。
如果各級領導干部能夠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困,盼群眾之所盼,恪守為民之責,謀為民之策,辦利民之事,就能獲得群眾的好口碑,就能獲得群眾滿意和擁護的好政績。就用不著煞費苦心,用虛假政績欺上瞞下。各級領導干部只有縮小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便于群眾零距離接觸,踐行群眾路線才能真正走心,不搞形式主義。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葉金福:高校招“奧運冠軍”當體育老師值得嘗
廖衛芳:別把高鐵當成“自家客廳”
自來水水質優于“新國標”是民生“好聲音”
菜農路邊賣菜被灑水車噴水,不可“整改”了之
周志宏:緩解停車難不能顧此失彼
葉金福:給領導干部家屬上“廉潔課”很有必要
葉金福:“虛假應聘”必須嚴懲重處
周志宏:防拐騙須從娃娃抓起
天門山景區多人跳崖自殺,珍愛生命需提質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