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4qsqs"><noscript id="4qsqs"></noscript></bdo> <td id="4qsqs"></td>
    <bdo id="4qsqs"><center id="4qsqs"></center></bdo> <xmp id="4qsqs"><noscript id="4qsqs"></noscript>
  • <bdo id="4qsqs"><center id="4qsqs"></center></bdo>
  • ?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雜談隨筆 > 列表

    袁文良:讓閱讀成為公眾的“文化大餐”

    2023-04-23 17:07:22 www.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表了看法
    [導讀]  我們都知道,閱讀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知識,而且可以開闊人們的眼界,還可以提升人們的想象力,更可以改善人們的思維品質,提升人們的創造能力。然而,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游戲的...

      作者:袁文良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4月23日至29日是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北京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室)聚焦第28個世界讀書日,圍繞“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主題,組織開展249場群眾閱讀活動,不斷增強市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助力書香京城建設。(北京日報4月23日)

      我們都知道,閱讀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知識,而且可以開闊人們的眼界,還可以提升人們的想象力,更可以改善人們的思維品質,提升人們的創造能力。然而,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游戲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國人的閱讀時間。對此,各地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紛紛開展誦讀大賽、圖書推優、閱讀經典、書評征集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為公眾奉上了一套套“文化大餐”。不過,僅靠“讀書日”轟轟烈烈地搞幾場活動,恐怕只是熱鬧一時。因此,各地都應該從思想上意識到全民閱讀面臨的巨大挑戰,從行動是采取創新手段引導全民提高閱讀興趣,可參照北京市的做法,把一些“讀書日”的品牌活動貫穿全年,真正讓閱讀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大餐”,讓廣大群眾在閱讀中增強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一是要做好閱讀材料的推薦。各地的宣傳文化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向公眾宣傳閱讀的積極意義,與相關的出版社、學習APP平臺一道向公眾提供推薦一些內容健康向上、表達方式深入淺出、知識范例豐富多彩的經典著作、科普讀物、歷史書籍、理論輔導等好書或網站,從而讓更多的優秀作品成為公眾“文化大餐”中的“硬菜”,成為熱心讀者喜愛的“主食”。

      二是要做好閱讀環境的營造。閱讀思考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而各級各類圖書館、各單位的職工書屋、各鄉村的農村書屋等無疑是一個良好去處,而對一些缺少讀書場所且網絡信號弱的山區或偏遠地區,當地相關部門不妨組織出版社或當地新華書店建設流動書屋,并根據群眾需要定期更換書籍,讓更多的公眾在方便、溫馨的閱讀環境中觸摸古今、增長知識,交流思想、鑒往知來。

      三是要做好閱讀活動的組織。相關部門要針對快餐式閱讀、碎片化閱讀和隨機性閱讀的變化趨勢,抓住“世界讀書日”這一契機,除組織系列集中宣傳活動外,還可組織開展閱讀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軍營等活動,并將經典詩詞誦讀、暢銷書籍漂流、網上閱讀征文等“世界讀書日”期間組織的品牌活動貫穿全年,為公眾的日常閱讀烹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總之,全民閱讀是一項群眾性文化基礎建設工程,關系到優秀文化的弘揚傳承,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各地不妨以全民讀書日為契機,以創新的手段組織豐富的全民閱讀活動,讓公眾在享用豐富的“文化大餐”中用心去品味歷史和現實,從而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

    更多

    熱門關鍵詞:讀書 文化 袁文良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