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燦輝:奮力打造云南旅游“金字招牌”
作者:曹燦輝 曹燦輝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據6月1 日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舉行“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予波介紹了相關情況。云南省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2023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全年旅游總收入達到1.44萬億元。城市空氣優(yōu)良天數比率多年穩(wěn)定在98%左右,1/3的縣市區(qū)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將打造“金字招牌”旅游地,奮力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云南篇章。
擁有“七彩云南”“彩云之南”等詩意美稱的云南,令人向往,今年“五一”假期,云南共接待游客3800多萬人次,近段時間,云南旅游持續(xù)升溫,景區(qū)景點游人如織,可圈可點。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是,新業(yè)態(tài)項目偏少、旅游資源轉化相對較弱等問題,也給云南旅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奮力打造云南旅游“金字招牌”,還需以創(chuàng)新為抓手,多出實招,補長短板,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旅游產品力求更新。云南要因地制宜,進一步挖掘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康養(yǎng)旅游、跨境旅游、體育旅游、研學旅游等新業(yè)態(tài)項目,構建多樣化的本地旅游產品和服務體系。同時,要建設一批精品民宿、旅游小鎮(zhèn)、服務中心、租車服務等綜合服務配套設施,引領旅游產品由觀光游覽向休閑度假轉型,向全域旅游邁進,更好滿足游客高品質、多元化的需求,讓游客來云南,不由自主慢下來、留下來,嘗美食、游古鎮(zhèn)、逛夜市,體驗滿滿的市井煙火氣,領略交相輝映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明。
文旅融合力求更實。云南自然景觀得天獨厚,文化底蘊豐富厚重。要謀劃實施一批自然山水與歷史人文有機融合的高品質旅游項目,依托紅色資源、節(jié)慶經濟、非遺傳承、旅游演藝等,借景生輝、景借文傳。同時,要推動各行各業(yè)凝心聚力,把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購、娛各旅游要素,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fā)展,為旅游休閑增添內涵和魅力,讓游客游云南領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服務旅游力求更好。云南要持續(xù)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治行動,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提升旅游從業(yè)人員服務素質,提高旅游企業(yè)準入門檻,徹底整治不合理低價游、游購捆綁、以購養(yǎng)游等問題,公布旅游市場“紅黑榜”,對相關企業(yè)進行約談,促進行業(yè)自律自強,確保旅游市場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同時,也要堅持服務導向,用心換取優(yōu)質游客體驗,進一步辦好為游客服務的精準指引,做好“游云南”APP推廣使用,讓人們感受到一部手機游云南的獨特魅力,辦好志愿服務、安全提示等實事。另外,還要進行個性化、柔性化服務,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游客反映的意見建議及時妥善處理,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以一流服務迎接中外游客,讓大家在云南安心吃、放心買、舒心住、開心玩。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李永波:臨清市讓招商強音提升發(fā)展質效
張子道:聊城赴洛陽取經,共謀軸承產業(yè)新篇章
王海燕:愛托未來,感恩母校
劉蘇怡:禮別母校 上好大學生涯“最后一課”
翟云雪:文明離別訴心聲,激揚青春再起航
趙怡萌:芒種時節(jié)話“時”機
陳鏡伊:城管宣 人人參 共法治
尚凡:治“電動車拉線充電”,需要的不只開罰
袁文良:遏制校園欺凌要成立機構更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