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4qsqs"><noscript id="4qsqs"></noscript></bdo> <td id="4qsqs"></td>
    <bdo id="4qsqs"><center id="4qsqs"></center></bdo> <xmp id="4qsqs"><noscript id="4qsqs"></noscript>
  • <bdo id="4qsqs"><center id="4qsqs"></center></bdo>
  • ?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列表

    人生檔案(四章)

    2022-12-20 19:49:23 www.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表了看法
    [導讀] 因為我的父親于1957年被錯劃為大右派,我是右派的崽子,自然不在人們的愛慕之列。58年大家吃飯都吃大灶,母親從工廠下班后抱著我卻打不到飯吃,廚師說我們是右派家屬,領導不讓給右派...

      作者:郭喜林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生不逢時

      我出生在1958年3月,卻讓我寒冷得比冬天還要冷。

      因為我的父親于1957年被錯劃為大右派,我是右派的崽子,自然不在人們的愛慕之列。58年大家吃飯都吃大灶,母親從工廠下班后抱著我卻打不到飯吃,廚師說我們是右派家屬,領導不讓給右派家屬打飯。還是母親多次去找領導理論,我們才有了飯吃。

      1959年春天,因為組織上讓我父親到農村勞動改造,于是我們一家人由城市人變成了農村人。

      在山西晉城西南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里,我們一家六口人卷縮在既黑又暗的兩間土坯屋里,開始過農家生活,和老鄉一樣干農活。

      到上高中時,村里干部不讓我上高中,說我是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子弟。我初中的老師為之生氣,樊校長在村干部面前把好話說盡無濟于事。所以,我初中畢業只能當農民。又矮、又瘦、又黑的我,每天忍饑挨餓,和農民們在太陽下修理著漫山遍野的梯田。

    柳暗花明

      1978年,我在晉城縣城里拉大平車,從煤礦往火電廠運煤,給生產隊里掙錢搞副業,一車拉一噸多,上坡時全憑拉車人相互助推,每天餓得肚子咕咕叫。一天要拉十來趟,收工回到駐地已是全身乏力,黑糊糊的一身像下煤窯出來的,沒法洗澡,只能用臉盆里的半盆水簡單擦洗一下。

      那年夏天剛過完,覺得好長時間沒見父母,就抽空步行九十華里回家看了看。這才知道父親已去河南新鄉落實政策了,聽說中央有文件,能給57年錯劃右派的人摘帽子、平反。不知怎么回事,當時我總不太敢相信這會是真的,并且還擔心父親這一去會不會出什么意外。我把自己的擔心告訴母親時,她說不會有什么事,還說我爸在新鄉有很多熟人,又不是什么人生面不熟的地方。因為文化大革命時,我父親常常挨批斗,所以我始終對父親的新鄉之行擔心。也許,母親看出我放心不下父親,怕我不進城給隊里搞副業掙不到工分,母親便一再催我走。

      然而,擔心歸擔心,但也真心期盼著父親在政治上能得到解放。因此,每天拉煤收工回到駐地,就盼著早點得到父親的好消息。說也奇怪,那一段時間里每天都做夢,既有好的又有壞的。白天和同伴在一起拉車也在心中默默地為父親祈禱,希望他老人家能擺脫二十年所受的精神折磨與枷鎖。

      當后來得知父親的右派問題得到落實時,我的心中又特別的平靜,感覺父親本來就是好人,本來就不該把他打成右派。所以,我當時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欣喜若狂的興奮感。

    城市人改變不了農村習慣

      1978年9月中旬,父親在新鄉辦好了父親、母親、我和弟弟的戶口遷移手續。從此意味著我們又將成為城市人。

      但是,我們全家并沒有像其他回城的人家那樣,急著把家搬到城市去的心情,我們到新鄉是一年以后的1979年11月13日。

      由于在農村18年的生活,讓人感受了太多的苦難,全家人經常沒吃沒喝,冬天寒冬臘月穿不上棉衣棉褲,春天快過完時沒有單衣換下冬裝。不管是冬裝還是夏裝,上面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補丁,而且什么顏色的補丁都有。鬧饑荒的日子,餓得人饑腸轆轆,頭暈目眩?;氐叫锣l能吃上潔白的大米飯和蒸饃,就覺得是過上了共產主義生活,很知足、很知足,絕無生活上的其他奢侈之想。

      實際上,我們剛來新鄉的前幾年里生活過的非常緊巴,父親一個人的工資總花不到下月發工資的時候,時常還得向他人借錢。因為我哥和我姐已結婚成家留在農村老家,我和弟弟又沒個工作,再加上很多親戚要來看望父母,人來客去的開銷較大,所以我們的生活自然更緊一些。我們的一日三餐大多是稀飯,只有星期天中午吃一頓撈面條或大米飯,我們吃的菜大多是白菜和羅卜絲。父親機關里的人都知道我們的生活艱苦,有時還像憶苦思甜似的,但他們這些人也常到我們家嘗嘗鮮。

      我們就這樣在城市里生活著,直到我和弟弟娶妻生子獨立生活,在穿衣吃飯等生活方面也沒有多大的改進。我們兄弟兩個沒有被媳婦改變了我們,反倒讓我們把兩個媳婦們改變了不少。如今,她們兩個也早已學會了做山西拉面與和饸饹等山西口味的飯菜,而兩個孩子們也都在潛移默化地接受著這樣的生活習慣。

    在城市走自己的路

      從農村到城市,自己做人的本質沒變。農村人的憨厚、正直、踏實和誠信,是自己在這個城市立足的根基。偷懶?;?,我怎么也學不會,也從未想學那些歪門邪道的東西。所以,我在這個城市交往的朋友也大多與自己是同一類型的人。

      雖然父親是局長,但他清正廉潔的秉性,卻是對我們子女進行言傳身教最好的老師。對于我們子女的工作全靠我們自己,父親決不允許我和弟弟打著他的旗號去走后門托關系。

      我到肉聯廠車間工作,是從當工人到小組長,又從小組長干到工段長和廠部辦公室主任兼黨委辦公室主任的。當企業不景氣,自己遭遇下崗失業后,自己面對困難不低頭,到民辦學校和民營企業打工搞管理,一干又是13年。

      從農村回到城市的40多年里,本人于1984年至1988年,利用業余時間攻讀大學課程,取得了漢語言文學和文學創作兩個大專學歷文憑,為自己上任各種不同崗位的工作打下了基礎。由于本人愛好業余寫作,自1984年8月發表作品至今,已在國家、省、地市等各級報刊雜志和網絡忙媒體發表各種體裁與題材的作品10000多篇(首),并筆耕不止,力求精神快樂,笑對人生。

      歷經人生風雨與磨難,方知什么是幸福。人的一生,可以說既有享不完的幸福,也有遭受不完的苦難。環境能造就人,每個人不是天生就該享福,也不是天生就能吃苦受罪,一切都在于你所處的環境。一個人只要不是懶漢和懦夫,只要想生存,就能隨時隨地克服所面對的一切困難。只不過,有一個令人痛苦的規律,凡是我們苦盡甘來時,人們大多已是年老體弱,疾病纏身。如果能夠打破這個人們不喜歡的規律,那該是多么好啊!

    更多

    熱門關鍵詞:檔案 人生 郭喜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