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青少年近視高發 亟需合力踩“剎車”
作者:周志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2023年春季學期剛開學不久,成都市民張女士帶著兒子到一家眼科醫院檢查視力。結果讓張女士難過了好半天:才上二年級的兒子近視了,一只眼睛50度,兩只眼睛都出現了散光。上一次檢查是在2022年的5月。當時醫生就發出了預警,提醒她,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并且半年檢查一次視力。不過,原計劃的檢查一再推遲,直到今年3月。張女士說:“過去近一年時間,由于擔心疫情傳染的風險,孩子的戶外活動并不多,而讀書、寫作業等室內用眼場景則一點沒少。”(中國青年報4月14日)
現實中,張女士的兒子并不是個例,在北京同仁醫院,每逢周末,前往看診的青少年數量總會增多一些不少配鏡機構也觀察到了青少年近視的來勢洶洶。
如今,青少年近視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點與痛點。2018年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是,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而國家衛健委的公開數據顯示,2018至2021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分別為53.6%,50.2%、52.7%、52.6%。
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率為何居高不下?有關專家分析認為,主要是環境因素導致的,一是戶外活動時間嚴重不足;二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負擔過度過早,這其中主要是學業負擔過重,也同時包含過多過早接觸使用各類電子產品等。其實,這幾年的疫情極大干擾了近視防控工作的正常進行。孩子們宅在家里上網課,活動少了,走到戶外也少了,電子產品的使用卻更多了,而家長對孩子近視管控的力度也不如學校。
雖說家庭是青少年近視的第一道防線,但不少家長在看待青少年近視問題上仍存在一些誤區和偏見。最常見的幾個認識誤區是:散瞳驗光有傷害、近視戴眼鏡越戴近視越深、近視手術能治愈近視等。而最大的一個誤區和偏見就是“近視不過就是戴一副眼鏡”。有人曾經問家長,孩子考上名校和800度近視,你愿意選哪個?很多家長寧愿選“名校”。這種觀念是糊涂的,甚至是危險的。
事實上,近視防控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健康中國的重要的部分,如果青少年近視發生得早、進展快,那么,未來發展成高度近視的比例就高,而高度近視會引起許多嚴重的眼部并發癥,造成視力低下甚至致盲。對此,家長們別以為是危言聳聽而無動于衷,否則,悔之晚矣!
家長的另一個誤區就是科普未到位,現在有一些以牟利為目的的防近視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問題,家長卻盲目相信他們的宣傳。長期以來,社會對兒童青少年近視普遍存在“重治輕防”的錯誤觀念,防控近視偽科學及不良機構層出不窮。很多家長視近視為洪水猛獸,病急亂投醫,與旁門左道為友。而一些家長對近視卻視而不見,覺得無非戴副眼鏡而已,聽之任之。
青少年近視高發,亟需合力踩“剎車”。不久前,教育部印發了《2023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明確提出,要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并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3年下降的地方人民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
家庭是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力量,家長是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的守護者。對此,家長不僅要有足夠清醒的認知,還必須切實擔負起保障孩子視力健康的責任來。要主動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不能輕信一些無良商家“近視可治愈”、“降低度數”、“治眼神器”等虛假宣傳;要以身作則,帶頭不做“低頭族”,增加親子時間;要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保證孩子每天至少2小時日間戶外活動;要積極配合學校減輕孩子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要密切關注孩子視力變化和眼睛異常跡象,定期檢查視力,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矯治。
當然,防治青少年近視,僅靠家長的努力和孩子的自覺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合力,形成護眼愛眼的社會風氣。國家層面,應加大近視發生機制和有效防控方法的研究力度,加大對防控方法、器具和藥品的研究和投入;學校作為防控近視的主戰場,每一位老師都肩負起提醒教育的責任。要科學保障學生戶外運動的時間;強化科學的讀寫姿勢;針對特高學生及患有嚴重眼疾學生等特殊群體,有條件的學校不妨根據實際需求配置桌椅,以滿足他們的書寫需求。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游德福:不冤,“理直氣壯”賣假貨判賠18萬元
尚凡:層層加碼與層層要材料,變調的調研需糾
童其君:國家安全,匹夫有責
郭喜林:御龍灣溫泉池邊吹簫的李大哥是活寶
魏芳:“扒阻車門致列車晚點被行拘”有警示意
草叢驚現“求救紙條”,如此惡作劇不能一笑了
游德福:莫道聊城“怪事”多,“怪事”不怪譜
丁家發:違規“老年代步車”禁行正當其時
尚凡:鄉村建設“片面景觀化”,好鋼沒用在刀